(一)昼夜的形成
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,在地球自转过程中,
总有半个球面向太阳,半个球面背向太阳,向阳的半球叫昼半球,
这里是白昼;背光的半球,一片黑暗,叫夜半球, 这里是黑夜。
昼半球和夜半球分界面称为分光面(晨昏线),
分光面与纬圈交割把纬圈分为两个圆弧,处于昼半球的弧段称昼弧,
处于夜半球的弧段称夜弧(图1 _ 6)。
当地球自西向东做自转运动的时候,昼半球东边的区域逐渐进入黑夜,
夜半球东边的区域逐渐进入白天,地球如此不停地自转,
就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。 各地昼夜的长短和所在纬圈的昼弧、夜弧长短有关,
昼弧长于夜弧则白天长夜间短;昼弧短于夜弧,则黑夜长白天短;昼弧夜弧相等,则昼夜平分。
(二)日照长短的变化
1.日照长短与纬度
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昼弧长、夜弧短,昼长夜短,
且随纬度增加白昼增长,黑夜缩短,至北极圈范围内终日为昼。
南半球则相反。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,北半球夜弧长、尽弧短,
夜长昼短。且随纬度增加白昼缩短,黑夜增长,至北极圈范围内终日为夜。
南半球恰好相反。在春秋分时,阳光直射赤道,此时分光面与地轴在同一平面上,
南、北半球各纬度昼弧、夜弧相等,昼夜长短均相等。
2.日照长短与季节
在北半球中,高纬度地区,同一纬度在不同季节里,其昼夜长短是不同的。
自春分日以后至秋分日之前(夏半年)昼长大于12h,夏至日达最大;
春分日和秋分日各为12 h;秋分日以后到春分曰之前(冬半年)昼长小于12h,
冬至日达最短。南半球则与上述情况相反。在赤道地区,终年昼长均为12h。
本文链接:
昼夜的形成与日照长短的变化
版权所有: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:
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